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栏目首页 > 经营 > 正文

火星探测车发现“不明物体”,外星生命?

2023-07-08 03:45:13 来源:森罗万象原创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其中, 火星作为地球以外最接近我们的行星之一,一直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最近,一项令人兴奋的发现再次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火星探测车传回了一些令人惊奇的照片,其中一些照片显示: 火星很可能是最适宜诞生生命的行星。

孕育生命的可能

水是生命之源,而火星就恰好存在水资源。

根据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的探测,我们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很多与水有关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是 在火星极地地区发现的冰盖和冰川。 这些冰盖由水和二氧化碳冻结而成,表明火星的极地区域储存了大量的冰。此外通过火星射线和环境探测器(Mars Odyssey)的中子探测仪,科学家们确认了火星地表以下存在着含水的冰层。 在一些特定的撞击坑和山脉区域,相对较高的水含量也被探测到。

然而这些都是固态水,有没有液态水呢?根据研究, 火星过去是存在液态水的。 最直接的证据是 “好奇号”火星车等探测任务对火星表面的勘测和化学分析。 “好奇号”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沉积物、岩石和土壤中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暗示着过去存在液态水的环境。而且 通过对火星地表形态、河道、湖泊以及冰川等地质特征的研究,科学家们也确定了火星曾经存在过水文循环的迹象。 这些地貌特征显示了液态水对火星表面的侵蚀作用,进一步支持了液态水存在的假设。

据推测, 在距今30亿年左右,火星地表就存在着液态水。 那时火星温度较高,地表形成了湖泊和海洋,在那个时期很可能已经孕育出生命。然而后来产生了变故, 火星的大气逃逸,导致大气层变得稀薄,火星气温骤降,液态水消失,变成了一片荒芜的景象。

除了水的存在,大气也是火星的优势之一。 火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占据了该行星大气层的95%以上。这种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环境使得火星的大气压力比地球低很多,只有地球大气压的约0.6%,但它提供了温室效应,有助于保持一定的温度。而且这种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环境也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并且释放出有机物质。

种种迹象表明,在太阳系中,火星是太阳系中最适合诞生生命的星球。因此多年来,人类发射了大量探测器与火星亲密接触。而探测器传回的图片也显示: 火星很可能存在着生命。

那些“不明物体”

2011年11月26日,美国航天局(NASA)发射了好奇号探测器,它的任务是在火星表面进行长期科学探索,以 寻找有关火星是否适合生命存在的证据,并研究火星的地质历史、气候和环境。 然而好奇号的降落过程却非常惊险。

好奇号进入火星大气层时速度非常高,约为每小时20,000公里。它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强烈的摩擦和加热,使温度超过1,300摄氏度。 为了减速,好奇号使用了热护盾来保护自身免受高温的影响。 进入大气层后,它会释放出一个巨大的降落伞,该降落伞直径约为16米。降落伞的作用是进一步减缓好奇号的下降速度,以便为后续阶段做准备。

在减速降落伞展开之后,好奇号将释放背罩,这是探测器顶部的保护罩。背罩分离后,好奇号就暴露在火星大气层中。此时,好奇号会使用一套称为\"涡轮下降级\"(Sky Crane)的创新系统进行着陆。 它包括八个火箭推进器,可以实现控制好奇号姿态和速度的目的。 在火箭推进器的推力作用下,好奇号会悬停在离地面约20米的高度上。

当好奇号悬停在适当位置时,天线和下降阶段将与火箭推进器分离。 天线负责与地球通信,而下降阶段则包含了供应火星表面工作所需的电源和其他设备。与下降阶段分离后,好奇号会通过绳索缓慢地降落到火星表面。当探测器感应到触碰到地面时,绳索会迅速剪断,使下降阶段远离探测器。 2012年8月6日,好奇号成功着陆在火星的盖尔撞击坑(Gale Crater)中。

整个着陆过程需要在火星与地球之间的通信延迟约14分钟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因为直接控制着陆过程是不可行的。这就要求好奇号必须能够自主执行复杂的操作,以确保安全着陆。因此这个 着陆过程也被称为\"七分钟地狱\"(Seven Minutes of Terror),用以描述整个过程的惊险。这也代表美国相关技术的先进。

至今,好奇号已经在火星工作十年有余,NASA也公布了一些它传回的照片。 其中一张又有“木板”,又有“骨头”的照片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议。 图片里一块枯骨散落在碎石堆中,下面则好像是一块整齐的木板。不少人怀疑:NASA放错了照片?然而根据科学分析,所谓的木板和骨头,其实都是造型奇特的岩石。并非什么生命存在的痕迹。

网友们并没有放弃,又 在一张照片中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小铁球。 它的颜色与一旁的岩石格格不入充满了违和感,而且规则的圆球形状,也显示它很可能是人造物。然而这次NASA又让大家失望了, 据了解这仍然是一块岩石物体。它主要由硫酸钙、钠、镁等元素构成。

最有争议的一张图,当属 “火星门” 。好奇号在火星的Aeolis Palus平原上, 发现了长约3.6米,宽约2.4米,高度1米左右的一个洞穴入口。 它的表面实在太过规则,看起来充满了人工开凿的痕迹。而且它整体镶嵌在一处低矮的丘陵底部,规整的洞口使得它在火星表面异常瞩目。网友们这下兴奋了,根据已有条件推测, 火星此前遭遇了一场剧变,导致表面温度降低、液态水消失,那么有没有可能火星人逃到了地下生存。 而这道门就是他们当年留下的入口?网友们这下兴奋了:NASA你这回要怎么狡辩?

目前NASA方面还没有肯定的回复。但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这很可能仍然是自然形成的奇观。火星的大风、沙尘暴、辐射等自然因素深深影响地貌环境,因此塑造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形状。出现一道门似乎也说得过去?然而无论如何,没有亲眼确认,NASA的说法还是缺乏依据。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亲自去确认一下?

火神祝融

很遗憾,目前实现人类登陆火星还暂时没有可能,但我国已经成功实现无人探测。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 5月22日,“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开始巡视探测。 至今为止,“祝融号”已经在火星上工作两年有余。 它以中字形向前探索,已经在火星表面留下了近4000个“中”字。这样的设计不只有纪念意义,也有技术含义: 根据字间距,我们的科学家可判断火星车是否出现打滑等风险。

祝融号的观测成果也非常显著。虽然它暂时没有发回好奇号那类“可疑”的照片。但它却直接发现了更有利的证据。

2022年,祝融号在着陆区(以及火星北部平原的广泛区域) 发现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可供未来载人火星探测的原位资源利用。 按照设计方案,祝融号在 2022年5月18日进入休眠模式,以度过火星恶劣的冬季。 并成功在12月自主唤醒继续向南行动。今年5月,祝融号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获取的科学数据 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 这为火星过去存在生命的可能提供了直接依据。

目前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还正在进行中。无论最终的研究结果如何,都对我们了解火星的生态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通过探索火星等行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并且也让我们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无论是在火星还是其他地方,寻找外星生命的冒险将继续进行,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的发现和突破!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关键词:

推荐内容